職涯探索

【Google 面試】台灣 UX Designer 錄取美國總部經驗分享

本文作者:Jasmine Lin (旅居美國西雅圖的 UX 設計師兼資訊架構師,擁有六年設計工作經驗,為了分享經驗並回饋社群,在 Medium 上進行關於設計、心理與科技的寫作,曾獲選 Girls in Tech 40 Under 40 台灣科技女性、Medium 的設計類別 Top Writer。)

就在上個月初,我正式加入了嚮往已久的夢想公司 — Google,成為所謂的 Noogler(New + Googler)!

自從成為 UX 設計師的這五年來,我對 Google 一直都很有愛,如果有讀我之前的文章,應該能看得出來持續關注 Google 設計文化和成品的軌跡,例如聽 Google 設計師製作的 podcast 以及參與 Google Mobile UX Marathon 設計講座

另外,幾位 Googler 在 Medium 以及社群持續發揮影響力也令我深受啟發,例如:作品集案例分析一定會參考的 Simon Pan、清楚分享設計師面試流程的 Tiffany Eaton、以及 UX 女性社群 Hexagon 的創辦人 Fiona Yeung

雖然滿懷熱情與憧憬,但加入 Google 的過程仍然充滿困難與挑戰,那就來回顧一下我在加入 Google 之前的歷程吧!

一、我與 Google 之間的愛恨情仇

時間倒轉至 2017 年,我仍是設計新鮮人,在 BLAMO 工作滿一年就收到 Google 招聘人員的來信:

google面試邀約
我與 Google 的初次際遇

當時跟招聘人員短暫地通了電話,但我在電話中就向他說明我自認還沒準備好要換工作,從而拒絕面試。

一年後,我又收到另一位招聘人員的來信,他說因爲去年聯繫我的招聘人員被轉調到另一個組,所以新上任的他想要重新跟口袋名單中的潛在面試人選聯繫,這一次我欣然接受了挑戰。

然而不幸的是,才面到第一輪技術面試就落馬,當時便憤而寫下隔年再戰的豪語,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對 Google 產生了執念。

接下來的幾年,我都有陸續請人進行內部推薦,無論是請工程師朋友、同是設計師的朋友,甚至動用前老闆的人脈,請在 Google 設計部門工作的高階主管幫我內推,卻總是收到冷冰冰的自動回絕信。

我的信箱裡有無數封一模一樣的拒絕信

直到今年,我請 BLAMO 時期的前老闆(他在 2019 年加入 Google)幫忙內推,充滿把握地認為我這將近五年來的醞釀成長,應該比一年資歷的我更足以拿到一張面試的入場券。

結果幾天後還是在信箱裡收到「抱歉我們這次不會與你進行面試」的制式回絕信。當下的立即反應是沮喪與憤慨,想要立刻為自己做些什麼,不甘心就此放棄,於是頭腦一熱就開始自己在 Linkedin 寄出 cold email(也就是直接聯絡沒有關係的人),並且聯絡在 2017、18 年聯繫過的兩位招聘人員。

既神奇又幸運的是,第二位招聘人員剛好從 Airbnb 回鍋 Google,他認為我的實力足以進行面試,於是立刻開始了面試流程。

職涯諮詢


二、線上面試 — 疫情過後的新常態

由於疫情的關係,面試全部轉為線上的形式,Google 的招聘人員都有把這些詳細資訊在事前傳達給我,大致流程如下:

  1. 招聘人員電話面試(30 分鐘)
  2. 資深設計師視訊面試(1 小時)
  3. 線上最終面試(5 小時)
  4. 團隊配對(30 分鐘)
  5. 錄取委員會
  6. 正式 Offer

第一關:招聘人員電話面試(30 分鐘)

由於招聘人員幾年前已經跟我合作過了,所以沒有太多身家調查要做,這通電話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在跟我解釋 2021 年新的面試流程,同時介紹另一位會支援我面試前半部分的招聘人員,兩位招聘人員都非常專業熱心,從一開始就寄給我大量的參考資料幫助我做好準備。

第二關:資深設計師視訊面試(1 小時)

第一階是跟資深設計師分享作品集,雖然這一關跟最終面試都是作品集報告(presentation),但這關的氛圍比較輕鬆、偏向對話形式,面試官也會在過程中問問題,除了釐清細節之外,也會問一些假設性問題,例如假設專案中某些技術限制不存在的話,我會怎麼更動這個專案中的設計。

消失的環節 — Design Challenge(n 小時)

原本 Google 的設計師面試在第二關跟最終面試之前還有一個 Design Challenge 的環節,但是自從 2021 年之後就取消 Design Challenge 這個環節了。

近幾年業界逐漸出現一種看法是 — 面試時的 Design Challenge 是在剝削面試者。原因一是有些公司會利用 Design Challenge 獲得免費的設計資源,甚至直接拿面試者的設計稿進行實際產品製作,將面試者當作免費勞工;二是 Design Challenge 會耗費面試者大把時間(至少四小時起跳,積極的面試者只會花更長時間),科技公司的面試時程本來就已經很長,加入 Design Challenge 更加重面試者的時間成本以及負擔。

我猜想這應該是 Google 以及許多公司陸續取消 Design Challenge 面試環節的原因。

若想了解 Design Challenge,可參考我過往案例

第三關:線上最終面試 Virtual Onsite(5 小時)

基本上要花一整天的時間,由於疫情的關係每個環節可能會相隔較久,跟其他公司針對設計師的面試流程大同小異:

作品集報告 Presentation(45 分鐘)
接下來會跟我一對一的面試官都有參與,還有幾位對我有興趣的 Hiring Manager 也會加入會議。這個時候我分享的作品集跟第二關的一模一樣,但從頭到尾都沒有人問問題,直到最後因為還剩十幾分鐘(對,我講太快了XD),才有幾位面試官進行追問。

設計師面試 Designer(45 分鐘)
這個環節跟第二關的感覺很類似,面試官針對剛才作品集報告中的案例去深入探討、詳談一些設計的細節,並且丟出一些假想題,面試官也會參與討論,所以感覺其實很像跟同事在進行專案發想。

跨職能面試 Cross-functional(45 分鐘)
這個環節是由設計師以外的職能來擔任面試官,我的面試官是位 UX 研究員,他的問題主要圍繞在我是如何跟其他團隊溝通、如何說服他人,所以大部分都是在分享過往的實際團隊合作經驗。

白板題 Whiteboard Challenge(60 分鐘)
接下來就來到讓我最焦慮的白板題,面試官讓我從兩個題目選一個比較有興趣的。在過程中我是用粗筆畫在白紙上,但是如果要用 Google Draw 也是可以的。

我滿幸運遇到願意主動提供資訊的面試官,當時由於思路受阻一度覺得自己搞砸了,他就會適時提點,同時他也會在我設計時丟一些問題出來,像是「這個點子是不是會濫用使用者個人資訊?」,讓我重新思考解法。

Googleyness(45 分鐘)
出名的 Googlyness 面試環節,簡言之就是面試官想了解我們是否符合 Google 的文化以及價值觀,這個環節完全沒有設計相關的問題,是單純的 behavioral questions。

另外,我不知道 Googlyness 的面試官有沒有資歷限制,但這關的面試官感覺資歷很深,問問題的方式非常老練,經常會根據我的回答去問許多延伸問題,如果對自己講述的故事不夠熟悉的話,可能會答不上來。

延伸學習:《前 Google 主管與你討論職涯選擇

到這邊其實面試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的環節:

團隊配對 Team Matching(30 分鐘)

需要團隊配對是因為 Google 的招募是採取 general hire(統一招聘),也就是面試者在面試當下並不知道自己要加入哪一個團隊,這也是為什麼你看 Google 設計師職缺一直只有同一個。團隊配對就是要讓公司裡對這個面試者有興趣的團隊主管來跟面試者聊聊,互相評選。

當時由於時間緊湊,時限內我只有配對到一個團隊,跟 Hiring Manager(也就是我現在的主管)聊之後,對產品本身滿有興趣(可以同時設計到 2B 和 2C 的產品),團隊裡也有各式各樣的設計師和研究員,所以就配對成功了!

Hiring Committee 錄取委員會

Hiring committee,簡稱 HC,是由數個 Google 員工組成,專門審視面試者的表現,以決定這個面試者有沒有過,這些人跟面試過程中遇到的面試官是不同的一組人馬。

根據 re:Work,HC 會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來判斷是否要錄取這位面試者:

  • 面試者的履歷
  • 內部員工的推薦(我這幾年累積了四個內部推薦人XD)
  • 面試流程所得到的回饋
  • 招聘人員的筆記

在這個階段,身為面試者已經沒有什麼能做的了,只能祈禱 HC 委員們看到我們的才能以及潛力。

最後,通過 HC 之後就會接到正式的 Offer 啦 🎉🎉🎉

小結

總共的面試時間雖然只有六七個小時,橫跨兩個月,但事實上我為了能夠加入 Google 醞釀了整整五年,過去每一次面試失敗、被拒絕的經歷都是我現在的養分。

這次面試過程中,我的最大收穫果然還是不要輕易放棄。如果五年前被拒絕就不再嘗試,我今天不會在這裡;如果今年內推失敗後沒有再去聯繫相關人士,我今天也不會在這裡。

成功的機率或許微乎其微,但不去嘗試的機率是 0%。

雖然很老套,但能夠加入長久以來心目中的夢想公司真的很幸福,享受新的旅程,迎向新的挑戰!也祝福讀到這裡的大家可以美夢成真 💙

原文連結:《Google 設計師的面試經驗談
延伸閱讀:《【IKEA 面試】台灣 UX Designer 前進全球總部心路歷程 》

MAMAA 科技巨頭先輩一對一諮詢

挑戰夢想公司,與先輩一起討論高錄取策略

問問 Google 先輩

想固定吸收未來力嗎

訂閱沙發練習室,每兩週會有更新的內容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

想固定吸收未來力嗎

訂閱沙發練習室,每兩週會有更新的內容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

Explore the latest posts

Subscribe to receive the latest blog posts and updates.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