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探索

【PM總動員】Growth Hacker 與 一般產品經理有什麼不同?

轉載自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 : Josie Cheng
產品三眼怪成立於 2019 年,由來自網路圈的三位 PM 共同維護、每週更新,內容主要為網路產品經理實務經驗、產品開發案例與網路產業趨勢,涵蓋產品研究、實驗方法、UX 使用者體驗、產業觀察、團隊協作與溝通等不同面向。

你覺得你和一般的產品經理有什麼不同?

是我最常遇到別人問我的問題,尤其是擔任了「專職的」用戶成長(又稱用戶增長)產品經理以後。

說實話,一開始我還真不知道什麼叫「一般的」產品經理。在這裡呢,我將所謂的「一般的」產品經理理解為在用戶成長產品經理崗位出現前的產品經理角色,並在文章中將他稱為「功能型」產品經理。

而用戶成長產品經理(Growth PM)的出現,或是業界常稱為「成長駭客 Growth Hacker」,其實也是近年來隨著用戶成長(User Growth)的概念逐漸熱門起來所產生的一個新崗位,也越來越多人從事這個崗位,主要是負責和用戶成長相關功能的產品經理,包含用戶全生命週期如拉新、留存、促活、喚回等相關的產品功能。

Image for post
資料來源:https://www.quora.com/What-is-a-growth-product-manager-really

近幾年在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整體相對成熟,產品經理崗位已經相當成熟,在許多互聯網巨頭大廠都對此崗位有完整框架與成熟方法論的培訓,許多中國業界的產品經理是系統化地受過技能培訓,並擁有完整的相關工作經驗。

而我的職涯並非從此「科班」體系出來,一直以來做產品與工作上所習得的技能,都是為了讓想法實現而慢慢培養起來的。因此,隨著這個問題越來越被常問到,我自己也開始特別留意,我和身邊那些從中國互聯網巨頭科班出身的產品經理,在思考事情、平常做事的邏輯與過程有什麼樣的不同?

網路上關於功能型產品經理的文章分享很多,但用戶成長的產品經理文章分享相對較少(用戶成長相關的產品案例實作分享也日漸增加,但在工作模式上及差異比較上還是相對較少)。而我這幾年下來,陸續待過中國互聯網公司、美國互聯網公司、大公司、新創公司,也算是經歷不同的組織架構、不同的工作文化後所歸結出的一些想法,所以今天想藉由 3PM Lab 的場子,和大家分享,近年來興起的 「用戶成長產品經理」與「功能型產品經理」在日常的工作中或是職涯上有什麼差異?同時也會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具體的例子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延伸學習:《成長駭客出來面對:指標設定大公開》

用戶成長與功能型產品經理的日常差異

功能型產品經理日常

  • 日常工作中都是會圍繞在一個特定的產品功能或方向上且在策劃這一個產品功能時候,會需要對這個產品功能有清晰的發展藍圖,接著按短中長期訂定 Product Roadmap,進而去明確每個階段具體要實現的 feature。
  • 會因為產品特性不同(用戶產品/商業產品)以及產品思維的不同(用戶型思維/數據型思維),在產品策劃過程中著重點及具體做事方式會有所差異。

用戶成長產品經理日常

  • 不負責特定的產品功能,而是圍繞在所有可以「驅動用戶成長」的產品實作。
  • 在產品功能的策劃上往往不會有「明確的產品藍圖」;若是你有了清晰的藍圖反而代表你充滿了假設,又或者是代表著你與用戶狀態及市場外部的動態是脫節的。
  • 你的每個決定理論上都應該是基於數據發現或是外部市場動態發現,並且以用戶路徑及用戶生命週期去考慮事情 — 用戶從進到你的平台到完成第一個關鍵行為過程的路徑拆解,圍繞在「成第一個關鍵行為」的指標上,挖掘過程的每一個可能流失點,優化相關轉化。
  • 更多時候會像打游擊戰一樣,在不同的時間階段,會透過改動不同的產品功能,去驅動用戶的成長;在同一個時間段,會有多個零碎的項目在針對不同的產品功能同時做改動。

以廣告投放落地頁為案例說明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針對廣告投放的落地頁(Landing Page)這個產品,功能型產品經理與用戶成長產品經理在負責這個項目時,他們分別會怎麼做?

  • 功能型產品經理:會設想一個落地頁就像是一個內容編輯頁面,所以會先抽象化出這個頁面上應該要有哪幾種可編輯模塊,進而搭建出 CMS (內容管理系統)供行銷人員使用。
  • 用戶成長產品經理:會去思考行銷部平常的投放渠道有哪些,用戶在怎麼樣的場景進到落地頁的?是不是有什麼好的產品功能可以作為轉化的「武器」?是不是有可能跟隨廣告素材、用戶畫像連動而讓落地頁面「千人千面」(個性化推薦)?透過一連串的快速迭代並進行 AB test 持續找出較佳解,在確定了模塊的價值後,才開始進行 CMS 的搭建,供行銷人員操作使用。(為什麼是持續性呢?因為市場環境始終變動,公司及用戶狀態也始終在變動,因此不同階段所需要的落地頁面也會有所不同)

一句話解釋用戶成長(User Growth)與功能型產品經理有什麼不同

相較功能型產品經理擁有產品藍圖與願景,穩扎穩打鋪成整面柏油路;用戶成長產品經理,更像是在花園裡打造碎片化的石頭路。 — Josie Cheng

相對於一般產品開發,朝向願景規劃持續發展迭代的 Product Roadmap,穩扎穩打連續性的鋪成一整面柏油路;用戶成長型產品,更像是在花園裡鋪石頭路!

對用戶成長產品經理來說,隨著市場動態發展碎片化的功能與項目像一顆顆的石頭,而貫穿這些項目的 Growth 策略思維終將讓這些零碎的石頭(項目)從點連成石頭路(線)以發揮綜效(面)。以下和大家分享我從過去的工作經驗中歸結出這段註解的心路歷程!

最早我是從數據分析的角色進入到用戶成長領域的。那時候主要是從數據中挖掘出 insight ,進而 initiate 出多個不同方向的項目。而在各種不同面向的項目上發現自己對產品驅動用戶成長的項目更感興趣,因此往用戶成長產品經理的角色前進。而當自己的角色成了「產品經理」後,開始發現其他的產品經理及工程師都更加偏向做有完整 Product Roadmap 及可持續性發展的 Product feature 時,我開始思考,究竟如何在這些用戶成長項目裡,讓這些產品功能也能兼顧具有這樣的特質。

在思考過程中,我也更加好奇用戶成長發源地矽谷的那些互聯網公司,是怎麼樣看待的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我和我在矽谷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工程師朋友表達我最近的迷茫時,

我朋友說:哦,如果你想要追求有完整 Product Roadmap 及可持續性發展的 Product feature 的工作方向,那我想你可能進錯組了。 Growth 的項目就是這樣碎片化的一個點一個點的。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案:找到一個具有用戶成長潛力的平台,在平台上構建產品功能!但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機會並不是那容易被挖掘和實現。那還有其他辦法可以兼顧嗎?

而我另一位曾待過矽谷多家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的朋友跟我說,

他說:你這些看似一個點一個點的項目,其實背後是有策略將這些點串成線最後構成面的,這樣你的每個點的項目也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的。

噢!是啊,點串成線而構成面,就像石頭路一樣!由多個不同的項目串成一條路,而這條路通往一個目標,這正是用戶成長產品經理日常的工作模式,也成了我自己對用戶成長經理的工作形式所做的註解。

舉個例子來說明,你的目標是提升 organic growth 的拉新量,那麼你的整條線上就是圍繞關係鏈,去實現人帶人的拉新,而鋪在路上的眾多石頭就會是那些不同「玩法」的 referral 變形項目。在別人看來,你確實做了 N 個獨立的項目!但其實這些項目正串連著「關係鏈」的主軸,帶你通往你的目標(有機增長)!

延伸學習:《解密用戶成長指標:讓你的資源配置更高效》


職涯能力上的差異與關注點不同

綜合上述,大家會發現功能型產品經理與用戶成長產品經理在職涯規劃上及能力培養上也會有所不同,這兒幫大家總結如下:

  • 功能型產品經理:在發展過程,著重的是去抽象化產品功能,從小 feature 到模塊到整個大功能上的 Product Roadmap 制定與策劃能力。
  • 用戶成長產品經理:持續與運營團隊、行銷部及數據團隊合作,圍繞在用戶的新增、留存、喚回三個面向上,針對用戶全生命週期做產品策劃。

文章看到這裡的你可能會說,不會呀,如果是從事會員體系、營銷工具相關的用戶成長產品經理,就能做到具有長期 Product Roadmap 且可持續發展的產品項目啦!是的,但在我看來這樣的一個崗位更像是用戶成長方向的功能型產品經理。因為「會員體系」、「營銷工具」 都能被歸類成 「某個功能」。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除了以功能方向為主的產品經理外,隨著用戶成長(User Growth)的成熟,也開始有產品經理是以一個 「業務目標」為方向,去制定一連串的產品方案,去達到 「用戶成長」。就和組織的發展過程一樣,從最早期的職能型單向匯報到後來的項目型雙重匯報線、矩陣型混合形組織結構一樣。那麼,依照你的個性/專長/目前所從事的工作狀態,你覺得你自己更適合哪一種型的產品經理呢?

解密用戶成長指標:讓你的資源配置更高效

學習成長思維,知道如何和跨部門溝通協作,完成想達成的指標!

開始學習開始學習

想固定吸收未來力嗎

訂閱沙發練習室,每兩週會有更新的內容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

想固定吸收未來力嗎

訂閱沙發練習室,每兩週會有更新的內容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

Explore the latest posts

Subscribe to receive the latest blog posts and updates.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