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黃豪平(知名學霸藝人 a.k.a 喜劇貴公子,擁有脫口秀演員、專業主持人、課程講師、Youtuber 和 Podcaster 等多重身份)
在主持這條路走的十年過程中,我深覺主持人就像是「導演」,他們要比其他人更有全盤了解節目走向的必要性,並且帶領著大家將這部「電影」拼裝成最終理想的模樣。
主持能力的好壞,往往會導致整個活動被帶向截然不同的印象氛圍。
塑造活動的氛圍前,我們必須知道現場的觀眾對於活動的走向大多是陌生的,他們不知道這一場的氛圍會是如何、接下來會有什麼橋段。於是作為全場唯一拿著麥克風的人,就有責任讓觀眾「安心」,讓觀眾都能放心地將自己交給主持人。

因此,印象深刻的開場會是首要重點,不管是由主持人鎮住全場的發言還是精彩絕倫的開場秀,能讓觀眾覺得「這必定是一場好的活動」就成功了一半;而活動間隔的「串場」也是影響整個活動氛圍的重要關鍵,中斷氛圍的嚴重性彷彿在古典樂奏鳴時突然一記鑼聲,瞬間將觀眾拉出原先設計好的幻境,主持人也會浪費掉上段鋪陳累積的能量,將事倍功半。
延伸學習:《三種思考方式訓練洞察力》
至於最後活動的結尾,不妨可以試回想過去所有好萊塢英雄電影,收尾的高潮戰役之後還有什麼冗長的文戲嗎?沒有!事實上,最完美的結尾,是主持人再度提醒今日活動的精彩程度,並迅速總結、感謝。
如果在此時一個節奏拖長,不熟悉流程的觀眾很可能會以為後面還有東西,當他們發現沒有的時候,這份失落將成為他們對這個活動的重要印象之一,彷彿影史上那些飽受批評的開放式結尾。
當然或許不是每次主持都能掌握活動走向、抓準現場氛圍,但活動開始後的細部微調能補齊此處,過去經驗的幫助也可以讓我們控制現場,一秒抓住觀眾目光往正確方向導航。
那要如何累積經驗呢?除了平日練習很重要,上台更重要。成功的演出前,主持人經歷過的,除了無數次沙盤推演以外,也一定是無數次現場演出後的修正,才得以呈現一次完美的演出。

上台你會發現一些你事前再三推演都想不到的盲點:台下磨練口條,但想不到現場音響出錯;台下研究笑話,但想不到現場有些開不起玩笑的觀眾;台下思考該問的問題,到了鏡頭前現場的氣氛才讓你警覺那些問題不適合......
儘管現場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但心態面應該要像我在韓國參加 Fism 時遇到一個魔術大師所說:「不要害怕表演給人看,因為現場失敗一次勝過排練十次。」
現場,才是主持人最好的導師,即使失言一次,那個情境你將終生難忘,永不可能再犯。
原文出處:
1.《你乍看的毫無準備,是我的十年。》
2.《活動是電影,你是導演》
3.《現場一次勝過排練十次》
4.《如何讓觀眾「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