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趨勢

【成長案例分析】歷史上成長最快的 SaaS —— Slack

2013 年左右市面上的通訊軟體已經很多了,無論是一般的簡訊、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 還是 LINE、等,除了上述的軟體之外,在工作上可能還會同時用 Email、Skype 或 Google Hangout。光為了溝通一個人可能就同時需要用很多不同的軟體和工具,這樣不但很麻煩,訊息的管理也很亂。

在 2014 年的下半年,Slack 出現後,大家發現不需要在開啟那麼多通訊軟體,而是可以一個搞定就是,Slack 官網上的 tagline 寫著:「This is your moment. Let's reinvent work.」

現在如果你問身邊的朋友,他們公司用什麼內部通訊軟體,應該大多是 Slack,或是 Microsoft Team 和 Facebook Workplace,大一點的公司可能會自己開發,但是 Slack 算是第一個全力推廣這樣的企業內部溝通解決方案的,也算是推的最成功的。

自己的市場自己定義

其實 Slack 算是他們所在的產業的先鋒,這個「市場」在 Slack 誕生前是不存在的,以前並沒有一個專門給內部溝通使用的軟體,但是因為 Slack 的前身 Tiny Speck 在開發 Flash 線上遊戲(MMORPG)時團隊就有遇到一些內部溝通上的挑戰,四個人的團隊分散在三個不同城市,所以他們用了 IRC(Internet Relay Chat)作為溝通的工具,但是在 IRC 的功能不夠他們使用後,他們就開始開發自己的軟體。隨著使用的過程中,根據自己使用上的需求增加功能(例如:讓團隊更方便找到過去的訊息而開發搜尋功能)就逐漸演變成我們現在所認識的 Slack 了。

專注在幾項核心功能:搜尋、跨裝置同步和檔案分享

Slack 的團隊自己就是這套軟體的使用者,他們非常了解相關產品既有的弱點和使用者的需求。IRC 最大的為問題在於易用性非常差,加入 IRC 頻道需要連到特定的伺服器而且常常失敗,以及老舊的 UI 導致需要花很多時間學習如何使用。

所以 Slack 創辦人暨執行長 Stewart Butterfield 和管理團隊在很早期就決定產品開發方向是專注在幾項核心功能就好,他們的假設是只要核心功能做得好,可以滿足使用者近八長的需求,其實也不太會注意到其他小功能做得較不完美的地方。

Stewart Butterfield 認為要讓使用者可以隨時很輕易的找到在 Slack 所傳的任何訊息或檔案,加上當時很多的軟體都不支援跨裝置同步的功能,所以定義出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搜尋、跨裝置同步和檔案分享。他們花了很多心力開發搜尋的功能,同時也做到了當時很多平台做到的「leave-state synchonization」讓使用者無論在任何裝置都可以直接繼續使用,針對檔案分享的功能,他們透過簡化 UI 讓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複製貼上、拖曳或是選擇檔案的方式分享檔案。

Life is too short to do mediocre work and it is definitely too short to build shitty things. - Stewart Butterfield, CEO of Slack

聆聽並採納用戶反饋

雖然 Slack 的團隊很了解其他使用者可能會有什麼需求,他們也還是很認真地看到用戶的反饋。客服團隊平均一個月要回覆 8,000 封客服訊息和 10,000 則推特訊息,但是對他們來說,這些訊息不只是用來維護顧客滿意度,更是可以去發想產品優化方向,所以團隊成員都很認真的每一則客服訊息,無論需要多少人手只要可以排除問題就好。Slack 的客服團隊有 18 位員工,其中 6 位的工作就是 24 小時在推特上注意任使用者反應的問題。

每個跟顧客互動的機會都是行銷的機會,如果你的客服做的很完善,這些顧客就更有機會會推薦你的產品。- Stewart Butterfield, CEO of Slack

Freemium 商業模式

除了在產品開發上的專注和面對用戶反饋的積極以外,Freemium 的商業模式幫助 Slack 帶來了很多口碑上的宣傳。常常會看到一些軟體的免費版本根本沒辦法真的體驗到產品最重要的功能或價值,但是 Slack 的免費版是足以讓很多企業用一輩子都不會覺得少什麼,加上超優的使用者體驗,讓願意推薦 Slack 的人更多了。

同時也因為產品上「付費牆」的設計點非常巧妙,讓 Slack 的免費轉付費比例高達 30%,對 Slack 來說,轉付費的「神奇數字」是——2,000,只要使用者發送過超過 2,000 則訊息,基本上就會持續使用然後最終付費。在產品發佈當年底就累積超過 73,000 付費用戶。也因為 Freemium 的定價策略上為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優勢,普遍的企業軟體金額頗高,所以要更換的時候考慮和公司內部走流程的時間可能比較長,但是 Slack 一個月只要台幣六塊多,要換成用 Slack 感覺好像不痛不養的。

綜合這四大成長引擎(Growth Engines)Slack 在三年左右就成長超過 100%,當然他們也沒有因此就停下腳步,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現在還有 Microsoft Teams 和 Facebook Workplace 想要在這個市場也分一杯羹。所以他們也持續的在開發新的功能和增加更多其他軟體整和選擇。

想固定吸收未來力嗎

訂閱沙發練習室,每兩週會有更新的內容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

想固定吸收未來力嗎

訂閱沙發練習室,每兩週會有更新的內容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

Explore the latest posts

Subscribe to receive the latest blog posts and updates.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