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探索

產品經理轉職筆記:PM 職位與工作體悟

本文作者:Mark Liang(目前在 KKBOX 音樂事業群體驗設計部經理,負責帶領團隊進行產品設計的改造以及跨平台聲音體驗的規劃)

Hello 大家好!我是 Mark,加入 KKBOX 之前,我在 Mozilla 台北辦公室擔任 UX Designer 並有段轉職成 Product Manager 的經歷。想藉由這篇文章來回顧先前 Mozilla 轉職的心路歷程,希望能幫助到對於產品經理 (PM) 這個角色感到好奇的人,或是想轉職成產品經理的人。

為什麼選擇轉職 PM?

在 Mozilla 擔任 UX Designer 的期間,曾經想過未來職涯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包括 UX Engineer、Prototyper,甚至想過成為 Virtual Reality 或是 Machine Learning 相關領域的設計師,但就是沒有想過成為產品經理,可能是因為先前的專案大多都是和國外的 PM 合作,並沒有那麼密切交流去了解 PM 的職責,所以不確定產品經理和設計職涯的關聯性。

一直到了去年中的時候,公司為了推出結合內容與瀏覽器的 Firefox Lite 2.0,讓每位 UX Designer 都兼職 PM 的角色,管理部分的產品開發。

firefox product

第一次接觸到產品經理相關的職責後,發現自己重視的價值與產品經理滿有關聯的,像是能不斷的虛心學習、成為值得信賴的角色,以及敞開心胸去理解不同工作崗位的人等。這也促使我在產品順利推出之後,藉著公司重組的機會轉職成了 Firefox Lite 的產品經理之一,並且抱持著 Why Not 的精神嘗試看看這個全新的角色。

轉職初期的心路歷程

剛開始做 PM 的一個多月主要都在交接事項,並盡可能地去了解產品開發的各個面向。我當時對產品經理的理解就是一個什麼都要會的神奇角色。

轉職成產品經理後,工作上最明顯的第一個變化就是會議變得超多,很容易一整天過去了發現留給自己的時間只剩下一個小時。另外一個變化就是處理的事情種類變得很多,有時候是產品要做市場測試需要和 Marketing team 討論行銷內容,有時候是要和設計師及工程師一起討論功能細節,有時候則是要和另一位產品經理討論產品規劃以及短中長期目標的訂定等,很需要腦袋快速的轉換才能確保自己不會漏掉什麼資訊。

常常表面冷靜內心焦慮…😅

筆記的習慣」對那時候的我幫助很大,遇到需要處理的事務我都會先記錄下來、管理優先順序,並且時常要懂的妥協,了解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才有辦法盡可能的解決每個團隊夥伴遇到的疑問與需求。

為了讓自己能夠適應新的工作內容,主管也有提供相關的參考資訊幫助我做自我評估 (主要有三個大項:Product Knowledge、Process Skills and Techniques 以及 People Skills and Responsibilities),讓我了解如果要做好產品經理這個角色自己還缺乏哪些知識與技能。

另外在轉職的初期,我很幸運地有另一位產品經理和我一起協作,我基本上就是跟著她學習,在她的主導下我們重組後的團隊能夠快速建立好開發流程以及每個 sprint 需要注意的工作項目以及會議,讓團隊成員們能夠快速上軌道並且清楚知道自己的任務。這種流程建立、測試、修正與優化的能力也是我很需要學習的!

​​除了工作上的學習之外,工作之餘的閱讀也滿重要的,很推薦轉職初期或是轉換到新團隊的產品經理可以參考這兩篇好文:《在矽谷早期新創擔任產品經理,我學到的幾件事!》、《進入新公司:6件產品經理在入職30天內一定要完成的事情》

​​總之,轉職初期的我基本上還處在不斷的做反應、不斷的吸收新知的狀態,除了學習 PM 相關的工具與知識之外,也在了解產品本身以及團隊不同 function 在開發流程中扮演的角色,回想起來自己那陣子大概就是處在心流中的焦慮邊緣吧…😅

PM心流

延伸學習:《剛到職難融入?教你組織適應術

轉職 PM 的角色體悟

經過了幾個月的適應大致上已經很熟悉工作內容以及開發流程後,我對於產品經理的理解又有了不同的想法:產品經理不需要什麼都會,需要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去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並且專注在團隊以及產品的成功。

產品經理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產品或是為了團隊運作,但近期我個人有一個體悟是關於成就感這件事。當設計師的時候,成就感主要來自於設計出產品的介面與體驗,或是看到使用者能夠如預期地理解自己的設計;但是轉職成產品經理之後,設計不是你畫的,程式也不是你寫的,從「創造」而來的成就感並不存在,那麼究竟要從哪裡找到成就感?

PM 要從哪裡找到成就感?

對我來說,產品經理的成就感除了來自產品的成效之外,其實主要是來自於人,也就是團隊成員。產品經理雖然管的是產品不是人,是 Product manager 不是 People manager (團隊的成員都有各自的主管),但是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不能沒有其他角色的支持,也因此建立起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也是產品經理很重要的課題,如果能夠獲得團隊成員的信任,那將會是產品經理的最大成就感。

至於產品經理要怎麼建立信任?我覺得其中一個關鍵是要重視目標與願景。有明確的目標以及可執行的計畫,再加上公開透明的決策方式,才能夠凝聚團隊的向心力,讓團隊成員們的工作內容和產品經理所建立的產品願景有清楚的連結,並且創造一個大家能夠發揮所長的環境,以達成團隊的目標。

前陣子我們剛好在做 Retrospective/Team building 的工作坊,我們把團隊帶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廳做上半年的回顧以及產品的發想,團隊的其中一位工程師就提到說,在辦公室工作時比較像是自己被指派工作然後要在時間內完成,但是這次在 Team building 活動中團隊共同參與和互相鼓勵的感覺,讓他覺得自己是在為產品開發盡一份心力,為團隊的共同目標打拼。

聽到的當下我其實很有感觸,也讓我清楚感受到除了產品之外,「人」才是產品經理成就感的最大來源。

retro meeting
Retrospective 時在咖啡廳討論上半年的流程與成果

想成為什麼樣的產品經理?

過程中其實常常會需要提醒自己,現在是一位產品經理了,要表現出產品經理的樣子,也因此我偶爾會以初學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產品經理,或是檢視一下現在的自己又是什麼樣的產品經理。

我先來以人類圖的角度分析一下(咦):

註:人類圖是以西洋占星、中國易經、印度脈輪系統、卡巴拉《光輝之書》中的生命之樹這四種古老的奧祕系統形成。

我們的團隊組成是兩位 PM 同時管理 Firefox Lite,從人類圖的角度來看剛好兩位 PM 都是 5/1 的人生角色(喜歡解決問題?),然後我是投射者而另一位 PM 則是顯示者,剛好形成了某種互補的模式。

投射者 v.s. 顯示者

身為一個投射者的 PM,我比較擅長的是一對一的溝通,聆聽別人的想法,或是在旁邊觀察並且給出不同的見解,也因此只要有人想找我討論意見,我都樂於貢獻我的想法。

但是我比較不擅長的,是主導事情的能力,通常我不太有自信覺得大家都要按照我的方式去做,怕會遇到衝突。另外自己授權的能力也有所不足,很多事情想要自己默默地處理好,不想要麻煩別人,覺得沒人處理或是我能夠很快處理就會自己攬下來解決。

相比之下,顯示者的 PM 很有冒險精神,不害怕衝突,也很擅長建立流程去改善團隊的運作,能夠獨立工作又擁有主導團隊的能力。她發揮影響力的方式是把傳達的訊息、決策等過程通通記錄下來並告知團隊的成員,讓大家能夠團結一心,進而將影響力傳承下去。

可以發現同樣是產品經理各自擅長的東西可能也都不一樣,更不用說在不同產業的 Domain knowledge 差異性也會很大,形塑出不同樣貌的產品經理。也因此對我來說,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產品經理,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是很重要的。但也不要忘記偶爾跳脫出自己擅長的領域,畢竟產品經理很容易遇到各種未知的挑戰,需要磨練自己並且提前做好準備!

簡單總結一下我理想中產品經理應該要有的特點,來勉勵自己:

(1) 有判斷力,統合意見做出決策,即使遇到錯誤也能快速修正。

(2) 有條有理,傾聽團隊需求,並整理各種狀況來訂定規範優化流程。

(3) 有號召力,凝聚團隊向心力,運用專業能力成為值得信賴的角色。

(4) 目標一致,說到做到不朝令夕改,讓團隊投入在有價值的工作上。

結語

以上是我身為新手產品經理的心路歷程,假如你問我下一份工作會不會繼續找尋產品經理的職位,老實說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畢竟我一向是保持著開放的態度看待職涯發展,但對我來說產品經理的歷練絕對是一段可以讓你快速成長的體驗,也會讓你更了解自己的專長以及適合的工作方式。

如果你現在身為設計師、使用者研究員、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職位,想要藉由你的專長來影響產品的發展,那其實只要密切的和產品經理溝通合作,嘗試參與一些決策會議,也是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但如果你追求的是能夠更直接的對產品擬定策略、訂定目標,並且時時刻刻做好跨部門的整合與溝通,幫助團隊解決疑難雜症,那也許產品經理這條路會很適合你,請準備好自己,並全力以赴!

延伸學習:《跨部門溝通力:提升你的職場能見度》

原文連結:《產品經理轉職中:UX 到 PM 的半年回顧

你在產品或設計職涯徬徨許久嗎?

歡迎來和 Mark 聊聊職涯發展與產業知識

問問先輩

想固定吸收未來力嗎

訂閱沙發練習室,每兩週會有更新的內容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

想固定吸收未來力嗎

訂閱沙發練習室,每兩週會有更新的內容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

Explore the latest posts

Subscribe to receive the latest blog posts and updates.

您的訂閱需求已成功送出!
無效的電子郵件,請重新輸入